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,营造良好学术氛围,2025年3月27日下午,重庆大学2025年“博闻启思,研途共进”博硕论坛——研究生工程学部专场在A区研究生院108报告厅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重庆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主办,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承办,资源与安全学院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电气工程学院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、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研究生分团委共同协办。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,邀请五位学术成果丰硕、科研经历丰富的博士、硕士作为主讲人,吸引了来自工程学部各学院的680余名研究生参与,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五位来自不同学科的优秀研究生代表围绕科研创新、学术写作、成果转化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: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李默涵作为首位主讲人,围绕“研究生科研学习经验”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。作为发表多篇SCI论文的学术新秀,她从科研选题、论文写作到时间管理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。在科研选题方面,李默涵强调要善于从实验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,并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加以验证。关于论文写作,她提出“图表先行”策略,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就要注重培养数据可视化能力,并详细讲解了从创新点提炼到审稿意见回复的全流程技巧。针对研究生普遍面临的时间管理难题,她分享了独创的“任务分类法”,将科研工作科学划分为实验类、文书类和沟通类,针对不同类型采取差异化时间管理策略。
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金彦林以《锐意创新,智驭未来》为题,分享了他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科研与创业心得。作为成功创办实体企业的博士生,他详细介绍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践经验,重点阐述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关键环节。在职业发展方面,他结合自身经历,提出了“早定位、强核心”的职业规划理念。他强调研究生阶段应当注重培养实践能力,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提升综合素质。同时,金彦林还分享了关于求职的经验体会,建议同学们要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。
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高茂胜以“科研入门指南”为主题,为在场同学带来了一场极具指导性的分享。高师兄结合自身在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经历,系统阐述了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。在科研方法方面,高博士着重讲解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。他强调,研究方向的选择必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,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实现科研价值。同时,他提出“以用促学”的研究理念,建议同学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理论学习。针对科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,高博士分享了自己的应对经验。他指出,科研挑战是提升能力的宝贵机会,鼓励同学们保持积极心态,将压力转化为动力。
资源与安全学院2022级博士魏成才以《科研、学习、生活——我的国奖之路》为题,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、见解独到的学术分享。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,魏博士系统介绍了他在可燃气体爆炸安全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,这些成果为工业防爆安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技术解决方案。在科研方法层面,魏博士重点阐述了“问题导向”的研究范式。他建议同学们要善于从国家重大需求中提炼科学问题,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寻找创新突破口。针对论文写作,他分享了“图表先行、数据为本”的实用技巧,强调科研论文要注重实证支撑。魏博士还特别分享了科研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平衡之道。他从时间管理、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调适等多个维度,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。
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任繁作为压轴主讲人,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科研经验分享。任博士重点介绍了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,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。在科研工具使用方面,任博士详细讲解了各类科研软件的应用技巧,强调现代科研工作必须掌握必要的数字化工具。他特别指出,科研工作要注重团队协作,建议同学们主动向师兄师姐请教,在交流中开拓思路。关于论文写作与发表,任博士提出了“逻辑为先、质量为重”的写作原则,并分享了“完成大于完美”的实用理念。他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导师和审稿人的每一条建议,将其视为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机会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各位主讲人与现场同学积极互动,针对科研方法、学术写作、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。现场同学纷纷表示,通过本次博硕论坛,他们对研究生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也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科研经验与技巧,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平衡科研工作与日常生活。
本次“博闻启思,研途共进”研究生博硕论坛的成功举办,充分展现了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丰硕成果,为工程学科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。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科交叉与思想碰撞,更营造了追求卓越、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。通过优秀研究生的示范引领,有效激发了广大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动力。学校将持续推进此类学术交流活动,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高层次人才、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